曾被爸爸精神虐待暴瘦至45kg 90後情緒病女生康復掌握命運感幸福

親子

發布時間: 2019/01/08 11:51

最後更新: 2020/05/18 12:35

分享:

分享:

曾被父親虐待的Alice,更患上情緒病,可幸終於康復過來,並有自己的住處。

中三入住兒童之家的Alice(20歲),小學開始受爸爸精神虐待近9年,兩年前考DSE完後,其情緒爆煲,並確診為創傷後遺症,她曾經覺得有情緒病是很羞恥,在深淵之中,倚靠藥物和意志慢慢走出情緒病,今天其情緒病病情已受到控制,康復過程令她變得更知足和感恩,即使一個人也可以很開心。

Alice謂童年曾有過數年開心生活,但自爸爸2007年因金融風暴而失業,加上和媽媽離婚,開始引發情緒病。她小學起跟爸爸住,已長期忍受住父親很多負能量,包括負擔家務,冬天要用涷水洗澡,若偷用熱水被會被打,當不符合爸爸要求更會受到言語侮辱和體罰。

小六開始惡化

其情況由她小六開始惡化,直至中三她希望逃離家,不斷打聽怎樣能入住兒童之家。

Alice後來透過防止虐待兒童會的電視廣告,致電社工,申請緊急住宿服務,之後輾轉入住了多間院舍,她謂當住進第一間關愛之家時,因突然十分放鬆,故沒意識內心問題仍未解決。

我返學時很怕見到同學與家人相處的畫面,會很傷心,而每次轉宿舍而與機構的職員分離,都覺得好似失去家人,同時間開始怨恨小時候的經歷。

Alice形容當年小學人生,如同被囚禁在爸爸的陰影下。(曾有為攝)

而DSE後她情緒終極爆發,她回想那時夜裏常無故飲泣,同時失去食欲,很快由55kg跌至45kg,生滿青春痘。

18歲後,若入大不到大學,便沒有宿舍住,面對經濟、住所,都不知可做甚麼,連一日三餐也需憂慮,加上小時候爸爸因情緒病打我,令我覺得有情緒病是很羞恥,整個人覺得很辛苦。

Alice的轉捩點是聽社工勸喻參加當年院舍提供給有需要人士的「Right Care,Right Time(2Rs)」計劃,很快確診為創傷後遺症,並接受精神科醫生及臨床心理學家幫助,教她把混亂的問題拆細思考,學會不要一下子把重擔壓在身上。

他們的關心對我幫助很大,因我一度懷疑自己的生存價值,點解別人有家人,我一個都沒有。在我最唔開心的時候,便告訴自己︰我已經捱了咁多年,到現在不能放棄!

每分每秒都值得開心

今天她雖然仍要就醫,也未肯定情緒病有沒有斷尾一天,經濟仍然拮据,但因找到工作,可以擁有自己小小的家,並笑謂自己最大滿足是可以布置自己的家。

那是我渴望已久的夢,感到每分每秒都值得開心,覺得終於可以掌控生命。現在我覺得能活著,便已經很有意義。

她謂回想情緒病,對自己也有正面影響。 

現在見到朋友會為戀愛、親子關係而煩惱,我卻感到今天只要有能力工作、能管理自己情緒,已是非常幸福,而朋友的那些問題其實很瑣碎。

善牧會瑪利灣中心院長潘婉玲解釋,3個院舍同是在工作中看到特別的需要,需要引入外界資源方能讓孩子獲益。(曾有為攝)

幫助Alice走出情緒病的「2Rs計劃」,以跨專業評估團隊模式,包括家庭醫生、精神科醫生、心理學家、輔助醫療人員、社工和院舍職員,為有特別需要的兒童及青少年設計合適的治療方案,現時獲資助參與的有寶血兒童村、播道兒童之家和善牧會轄下院舍。

瑪利灣中心院長潘婉玲解釋,如Alice這類院舍孩子,若沒有「2Rs計劃」前,當孩子面對情緒欠佳,往往因沒法得到最適切跟進,令情緒病爆發或拖延。但2R計劃下院舍和醫護合作,令情緒情況爆發而入醫院的個案大大減低。

但她補充,全港有3000多名小朋友住院舍,希望政府肯多花一點點資源,幫助更多孩子。

撰文 : 胡麗珊 TOPick記者